從“外鄉人”變成“涼山好漢” 援涼民警丁勇獲表彰
封面新聞記者 鐘曉璐
4月22日,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成都市公安局刑事犯罪偵查局現場勘查大隊副大隊長丁勇獲得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表彰。
現場,丁勇身著警服,胸戴紅花,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己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到這次載入史冊的脫貧攻堅戰當中,以往自己是負責技術工作,這三年的經歷是對自己很好地歷練。”
2018年6月,成都市公安局法醫專家丁勇主動報名援涼綜合幫扶,于2018年6月29日被選派到金陽縣爾覺西鄉掛職禁毒防艾副書記,他迅速轉變角色,克服重重困難,投身于脫貧攻堅工作第一線。
學習彝語 他從“外鄉人”變成“涼山好漢”
金陽縣地處四川省涼山州的東部邊緣,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壩和臺地僅占0.23%,位居金沙江北岸大小涼山交界地帶,自然條件惡劣。
當地人常說:“不停水、不停電不是金陽縣”,這里是涼山州最貧困落后的“東五縣”之一,也是全國深度貧困縣,更是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的主戰場之一。
丁勇所到的爾覺西鄉幅員面積6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30米,轄區5個行政村,全鄉戶籍人口1057戶5371人,全屬彝族,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34戶3049人,當年貧困發生率53.05%。
初到爾覺西鄉,丁勇發現,民房、學校、政府全部位居陡坡,“之”字形道路從懸崖上硬生生開鑿而成,路上滑坡、滾石時有發生。鄉里時常停水、停電,洗澡、洗衣服都很不方便,飲食習慣也有很大差異,但丁勇和一起援涼的省綜合幫扶隊員們堅持住在鄉里。
丁勇自己心里明白:人生地不熟,想干好工作,離不開當地村干部的幫助和支持。為了積極融入當地,丁勇與綜合幫扶工作隊員們學起了彝語。
當把“大爺”換成“阿普”,把“謝謝”換成“卡沙沙”,臨別說上一句“孜莫格尼”等語言上的轉變,他與當地干部群眾有了共同語言,他從一個“外鄉人”變成了“涼山好漢”,漸漸贏得了當地的領導干部和群眾的認可。
傳授寶貴經驗 破獲肇事案鎖定嫌疑人
作為一名法醫,面對金陽縣公安局法醫技術薄弱的現狀,丁勇傾盡自己所學,向他們傳授技術,還為他們購買法醫專業書籍,答疑解惑,并多次參與現場勘查,將寶貴的經驗一一相授。
2018年7月16日,金陽縣丙乙底村至丙底鄉政府方向2公里處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肇事車輛逃逸,事故導致一人當場死亡,一人重傷。該起交通事故是一起典型的交通肇事逃逸案,肇事車輛屬于大型車輛。
丁勇主動參與現場勘查和分析,很快就鎖定了嫌疑車輛,但駕駛員卻極力否認。交警對車輛進行了仔細檢查,但卻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案件一時陷入了僵局。作為一名老法醫,丁勇有著豐富的勘察經驗。他意識到車輛肯定有問題,于是,他再次對車輛進行了檢查,在嫌疑車輛縫隙中發現了線索,“有一些很細碎的東西,我聞了聞氣味,判斷應該是人體組織。”丁勇說。后經過檢測,證實了丁勇的判斷,面對證據,嫌疑駕駛員承認了自己肇事逃逸的事實。
積極聯系 多方努力募集圖書3000余冊
除了干好分管工作外,丁勇還積極參與糾紛處理、控輟保學、全民體檢、農民夜校等工作,在丁勇和同事們脫貧攻堅工作的努力下,爾覺西鄉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
爾覺西鄉政府旁邊是當地的中心校,平時總會有些學生進來玩耍。有天下午,丁勇發現幾個孩子在辦公室里到處翻翻找找,一看到丁勇走近臉都紅了。
原來學校里缺少課外閱讀書籍,這些孩子想到鄉政府來找點書看。
這件事對丁勇觸動很大,他主動聯系當地學校,借助大學同學和熱心同事積極參與。
2019年4月、2020年6月先后爭取到“中共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黨委”和原工作單位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大力支持,以及愛心人士踴躍捐助,共為爾覺西鄉中心校及9個幼教點捐助各類圖書3000多冊、助學金9000元、36套玩具及100多套書包等學習物品。當這些小朋友開心拿著圖書,一聲聲地說著“卡莎莎”時,丁勇眼睛不自覺濕潤了。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