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 前景優越的特色產業
涼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長江中上游農業資源最獨特、最豐富、最有開發潛力、最具發展優勢的地區之一,是發展優質、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的理想區域,是攀西農業綜合開發地區主體,被譽為“天府之國”第二糧倉。
涼山神奇壯美,物競天華,土地廣袤,氣候獨特,物產眾多。涼山農產品具有“早、優、豐、稀、特、綠”的優勢和特點。苦蕎麥、石榴、青花椒產量居全國首位;烤煙、桑蠶繭、蘋果、鮮切花、白魔芋、馬鈴薯產量居四川省第一;優質特色農產品多次榮獲全國、省農業博覽會金獎和名優產品稱號。
2012年全州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1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19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6家,帶動農戶110萬戶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969個。4個產品榮獲“中國馳名商標”,6個產品榮獲“四川省名牌”,9個產品榮獲“四川省著名商標”,20個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6個國家級名優農產品生產基地,52個基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67個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9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產品認證,65個農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產品認證,種植業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10個。形成了以涼山馬鈴薯、西昌洋蔥、雷波臍橙、會理石榴、鹽源蘋果、“天喜”花卉等為重點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系列。州內各類熱帶、亞熱帶、溫帶作物并生,是發展優質、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的理想區域。
一、涼山豐富多樣的農業資源(一)地形、氣候類型多樣,光熱資源豐富。
涼山各地海拔高度差異很大,最高海拔5958米。最低海拔305米,地貌類型有高山、高原、盆地、丘陵、河谷等,立體氣候特征突出,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立體農業的基礎條件十分優越,具備在不同自然區域發展不同優勢農業產業的特點。
涼山干、濕季分明,光熱資源富集。年降雨量在800—1200毫米之間,大多數地區無霜期在300天以上,年日照數在1800—26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在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溫差12—17℃,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多夜雨晝晴等特點,在這里南亞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都有其對應區域,氣候多樣。
(二)土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耕地詳查面積870萬畝,農民人均耕地超過2畝,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有林業用地4988萬畝,草原、草山面積2716萬畝,有宜農荒地430萬畝,耕地后備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產業基地的雄厚潛力。
(三)生物種類繁多,作物優質高產。
多樣的氣候類型孕育出多樣的生物種類,這里蘊藏著我國南北兼有的高等植物200多科,各種生物資源6000多種,其中植物4000多種,藥用植物達2000多種,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是農業多樣性的典型代表區域;同時光熱水土條件好,各類作物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優,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四)農業特色鮮明,競爭優勢突出。
涼山地處我國亞熱帶氣候的北緣區和溫帶氣候的南緣區,因此溫帶作物物候期這里最早,產品早早面市,櫻桃、蘋果、梨、桃、李、石榴可搶出一個月的時間差;而亞熱帶作物物候期這里最晚,產品遲遲入市,芒果、桂圓、荔枝要到市場銷售殆盡方登臺亮相。一早一晚,與我國其它主產區集中上市期自然錯開,人無我有,優勢突顯。是發展優質、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的理想區域。
二、涼山農業發展現狀得天獨厚自然資源造就了涼山農產品“早、優、豐、稀、特、綠”的特點。勤勞的涼山人民充分發揮自然優勢,按照“舉綠色旗、走特色路、建生態州”的思路,推進產業大發展,成效顯著。
(一)涼山農業現狀。
2012年,全州種植業播種面積1096.29萬畝,產值173.7億元。糧食種植面積762萬畝,產量227.2萬噸,其中:馬鈴薯栽種面積240萬畝,產量390萬噸,成為中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苦蕎麥種植100萬畝,總產12萬噸,是世界最大的苦蕎麥集中產區;涼山清甜香烤煙栽種面積100萬畝,產量14萬噸,是全國重要的戰略性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特色花卉品種300多個,各類溫室大棚100萬平方米,是四川五大花卉主產區之一;優質蔬菜產量231萬噸,外銷93萬噸,產值44億元,是四川最大的錯季蔬菜生產基地;特色水果產量97.86萬噸,產值32.86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石榴生產基地,西南最大的蘋果基地;2012年產優質蠶繭47萬擔,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第一,是西南最大的繭絲生產基地;水稻常年播種面積111萬畝,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面積80萬畝,總產54.15萬噸,是四川第二大米糧倉。
(二)特色農業發展迅速。
1.馬鈴薯產業現勃勃生機,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一。馬鈴薯是涼山州二半山以上地區最重要的糧經作物,占山區糧食種植面積的40%以上,產量、產值占50%以上,是涼山種植面積最大、涉及農民人口和貧困人口最多的糧經作物。近年來,涼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總體部署,以特色資源為依托,把發展壯大馬鈴薯產業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項目、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突破口、促進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切入點來抓,把馬鈴薯產業納入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戰略,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良制等先進實用技術,積極引進培育加工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取得了可喜成績。2012年馬鈴薯種植面積240萬畝,產量390萬噸,商品量240.45萬噸,薯農銷售收入20.34億元,面積、產量、商品量、經濟效益四項指標居四川首位。涼山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已基本形成,可生產合格試管苗1500萬苗、原原種3000萬粒,規模化生產格局已形成。馬鈴薯產業作為涼山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加工營銷體系基本完善,全州培育和引進了豪吉集團、科興薯業、潤鑫薯業、世富農業等12家龍頭企業,建成大型加工企業15家、中小加工企業119個,鮮薯加工能力達130萬噸以上;有66個馬鈴薯專業合作社、115戶營銷大戶、1000多名農民經紀人從事馬鈴薯營銷。品牌建設初見成效,2009年,涼山建成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152萬畝,“涼山馬鈴薯”被農業部登記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涼山馬鈴薯”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目前,正舉全州之力傾力打造“中國綠色食品馬鈴薯之都”。
2.世界苦蕎在中國,中國苦蕎在涼山。涼山州是世界苦蕎麥核心起源地和最大主產區,在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中,涼山彝族是最早種植、開發苦蕎麥的民族,也是唯一具有濃厚苦蕎麥情結和深厚苦蕎麥文化底蘊的民族,涼山也是全國唯一獲得苦蕎麥國家地理標志和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地區。涼山苦蕎麥資源最豐富、種類最多樣、種植最廣泛、產量最領先、品質最優良,是中國苦蕎麥分布最集中,種植面積最大的主要產區,全世界苦蕎麥有15個種2個變種,涼山州就有10個種2個變種。全州17個縣(市)海拔1700米~3000米的區域都有種植,總產量達12萬噸,產量約占全國1/2,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開發利用面積300萬畝。涼山擁有苦蕎生產加工企業近40家,環太品牌已經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是中國苦蕎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正中、三匠、彝家山寨品牌先后獲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標和四川省名牌產品;還先后涌現出“航飛、匯蕎、安喜、邛都、山瑞、陽光尚品、紅蕎地、邛池、涼山魂”等知名品牌。近年來,涼山苦蕎產品的研制和開發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和飛躍,產品系列越來越全,科技含量越來越多,營養價值越來越高,目前已經開發出粉、米、面、羹、茶、酒、菜、食品、調味品及日用品等十大系列、幾百個品種。涼山苦蕎產品,暢銷全國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市場,并已出口歐盟和東南亞國家。苦蕎產品市場銷售總額超過5億元,產業總產值超過10億元。
3.花卉、特色瓜果蔬菜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支撐。
——花卉產業具規模,顯效益。涼山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優越,是種植花卉的天然寶地。2012年,涼山廣泛招商引資、招財引智、招大引強,花卉產業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州花卉種植面積2萬畝,產鮮切花3200萬枝,盆花600萬盆,花卉產業產值達1.26億元。
——蔬菜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主要增長點。涼山山巒起伏、河流縱橫、高差懸殊,同時具備干熱河谷、盆地、中高山區和高山區等多種氣候類型。特別是冬春光熱條件極優,素有天然溫室之稱,非常適宜發展早市、反季節和地方特色蔬菜,表現為產量高、品質優、上市時間可調節,條件十分優越,是四川省重要的早春特色蔬菜和夏秋綠色蔬菜錯季蔬菜和規劃發展區域。
——特色水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涼山氣候的多樣性,帶來果樹種類的多樣性,野生和栽培果類品種眾多,從熱帶、亞熱帶到溫帶水果一應俱全,應有盡有,被專家譽為“中國水果縮影區域”,正因為此,涼山被確定為四川省名、特、優水果的重要生產區和規劃發展區。同時,水果產業化發展穩步推進,已建成年加工5000噸蘋果濃縮汁以上的加工廠2座,年產2000噸濃縮桑椹、石榴、蘋果、草莓等汁的加工廠1座,年加工2000噸以上石榴濃縮汁加工廠3座,年加工3000噸葡萄酒加工廠1座;氣調貯藏庫5座,年貯藏鮮果上萬噸。
4.現代煙草農業推動涼山經濟發展。
涼山是最適宜煙葉生產的地區,是四川最大的優質煙葉、烤煙產業基地和國家重要的煙葉、烤煙戰略生產、儲備基地,大涼山“清甜香”優質煙葉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和第九屆“四川省名牌產品”稱號。作為全國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試點地區之一,目前煙葉生產規模,為全國市州中第二、四川第一。“十二五”期間建成400萬畝基本煙田、80個基地單元的八大基礎設施配套,形成450萬擔優質煙葉生產和復烤加工能力,卷煙產量達60萬大箱,涼山“清甜香”煙葉品牌在國內外知名度明顯提升。2013年全州種植烤煙95萬畝,生產收購煙葉15.4萬噸,煙農收入超過20億元。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