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
涼山州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涼山州人民政府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涼山州統計局2010年7月14日國務院決定,2008年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1]
的發展規模及布局,了解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的現狀以及各生產要素的構成,摸清各類企業和單位能源消耗的基本情況,建立健全覆蓋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基本單位名錄庫、基礎信息數據庫和統計電子地理信息系統,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08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08年度。普查對象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2]。普查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基本屬性、從業人員、財務狀況、生產經營情況、生產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動情況等。
涼山州的經濟普查工作,嚴格按照《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國務院、省政府經濟普查辦公室的統一部署,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建立健全了組織機構,逐級落實了普查人員、經費、責任、措施,廣泛開展了宣傳動員,堅持實事求是,嚴格依法普查,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經濟普查主要工作任務,普查數據順利通過省政府經濟普查辦公室的審核檢驗。按照《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規定,涼山州人民政府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采取分層隨機等距整群抽樣方法,對17個縣市的數據質量進行了抽查,共抽查34個普查區的611個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個體經營戶2992個,抽查結果表明全州經濟普查工作質量、資料質量和數據質量普遍較高,數據填報綜合差錯率達到《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規定標準。2009年5月下旬至6月,省政府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采取分層隨機等距整群抽樣方法,對鹽源縣的數據質量進行了抽查。抽查匯總結果表明,數據填報質量達到國家和省的目標要求。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的有關要求,經涼山州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州人民政府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涼山州統計局將陸續向社會發布經濟普查公報。現將我州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一號公報發布如下:
一、單位基本情況1.基本單位總量。2008年末,全州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6247個,與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加3107個,增長23.65%;產業活動單位22527個,增加3466個,增長18.18%;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73228戶,增加45673戶,增長165.75%(詳見表1)。
表1 涼山州單位數與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數量單位數(個)比重(%)一、法人單位16247100企業法人503330.98機關、事業法人634239.03社會團體6894.24其他法人418325.75二、產業活動單位22527100其中:第二產業262211.64第三產業1984688.10三、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73228100第二產業36785.02第三產業6955094.982008年末,企業法人單位5033個,比2004年增加2202個,增長77.78%。其中,國有企業473個,增加87個,增長22.54%;集體企業333個,減少101個,下降23.27%;股份合作企業55個,增加13個,增長30.95%;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共592個,增加75個,增長14.51%;私營企業3387個,增加1991個,增長142.62%;其他內資企業174個,增加135個,增長3.46倍;港、澳、臺商投資企業7個;外商投資企業12個,增加2個,增長20%(詳見表2)。
表2 涼山州企業法人單位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情況單位數(個)比 重(%)合 計5033100內資企業501499.62國有企業4739.40集體企業3336.62股份合作企業551.09聯營企業250.50有限責任公司4178.29股份有限公司1502.98私營企業338767.30其他企業1743.46港、澳、臺商投資企業70.14外商投資企業120.242.單位地區分布。全州法人單位分布以西昌市相對集中為主要特征,西昌市法人單位共有3638個,占22.39%。法人單位數名列全州前8位的依次是:西昌、會理、會東、冕寧、雷波、越西、鹽源、美姑,合計占全州的67.55%。擁有產業活動單位數名列全州前8位的依次是:西昌、會理、會東、冕寧、越西、雷波、鹽源、昭覺,合計占全州的66.56%。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數名列全州前8位的依次是西昌、會理、會東、冕寧、德昌、鹽源、寧南、越西,合計占全州的80.41 %(詳見表3)。
表3 涼山州單位與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市州分布情況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數量 (個)比重(%)數量(個)比重(%)數量 (個)比重(%)合 計16247100.022527100.073228100.0西昌市363822.39544424.172279631.13木里縣4492.765042.2420272.77鹽源縣8195.0411204.9746326.33德昌縣6323.898133.6150666.92會理縣14458.8917047.56887912.13會東縣12407.6315967.0852867.22寧南縣6413.959654.2837165.07普格縣5533.407523.3414682.00布拖縣4582.827403.289451.29金陽縣6083.7410444.6314702.01昭覺縣6443.9610734.7614842.03喜德縣5233.227153.1714081.92冕寧縣12087.4414116.2652787.21越西縣8795.4113656.0632314.41甘洛縣7644.7010064.4714131.93美姑縣7814.819944.4110951.50雷波縣9655.9412815.6930344.143.產業活動單位行業分布。全州產業活動單位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單位1921個,占8.53%;教育3107個,占13.79%;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625個,占7.2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8887個,占39.45%。以上四個行業合計占68.98%(詳見表4)。
表4 涼山州產業活動單位行業分布情況單 位 數比 重( 個)( %)合 計22527100農、林、牧、漁業 *590.26采礦業6763.00制造業10834.81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7303.24建筑業1330.5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7433.30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341.04批發和零售業19218.53住宿和餐飲業7223.21金融業5582.48房地產業1950.8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341.93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8533.7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650.73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170.52教育310713.79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6257.2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851.27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888739.45* 此處的農、林、牧、漁業為第二、三產業法人兼營的第一產業活動單位。
4.有證照個體經營戶行業分布。有證照個體經營戶較為集中的五個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34139戶, 占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總數的46.62%;交通運輸業17015戶,占23.24%;住宿和餐飲業8477戶,占11.58%;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5933戶,占8.10%;工業3443戶,占4.70%。5個行業合計占全州總量的94.24%(詳見表5)。
表5 涼山州有證照個體經營戶行業分布情況單 位 數比 重( 個)( %)合 計73228100工業*34434.70建筑業2350.32交通運輸業1701523.24批發和零售業3413946.62住宿和餐飲業847711.58房地產業880.1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7010.96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59338.10教育1160.16衛生和社會福利業14271.9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1241.53其他5300.72* 工業 包括采礦業、制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二、從業人員狀況2008年末,全州第二、三產業單位和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3]數為512422人,與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相比,增加187575人,增長57.74%。其中,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員為138478人,增加35918人,增長35.02%;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為373944人,增加151657人,增長68.23%。在從業人員中,第二、三產業單位從業人員336728人,占65.71%;有證照的個體經營人員175694人,占34.29%。
單位從業人員按行業分組,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75917人,占22.55%;采礦業48732人,占14.47%;制造業48645人,占14.45%;教育46664人,占13.86%;批發和零售業17133人,占5.09%(詳見表6)。
表6 涼山州單位從業人員行業分布情況從業人員 ( 人)比 重 (%)合 計336728100農、林、牧、漁業11420.34采礦業4873214.47制造業4864514.45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62634.83建筑業99942.9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49544.4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2600.67批發和零售業171335.09住宿和餐飲業81212.41金融業74642.22房地產業32820.9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65231.94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68272.0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7081.1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9550.28教育4666413.86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54114.5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7330.8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7591722.55在單位從業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大專、高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分別占0.50%、9.96%、25.70%、26.85%和36.99%。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共79982人,占單位從業人員的23.75%;具有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人員共27894人,占單位從業人員的8.28%(詳見表7)。
表7 涼山州單位從業人員學歷、職稱、技術等級情況從業人員 ( 人)比 重 (%)一、從業人員合計336728100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16750.50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者335399.96具有大專學歷者8655125.70具有高中學歷者9040826.85具有初中及以下學歷者12455536.99二、具有技術職稱的人員合計79982100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51926.49具有中級技術職稱者2766534.59具有初級技術職稱者4712558.92三、具有技術等級證書人員合計27894100高級技師7212.58技師293510.52高級工1130140.51中級工1293746.38三、企業資產總額2008年末,全州第二、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額為18151614.4萬元,比2004年增加12436774.9萬元,增長217.62%。其中,國有企業資產總額9053133.8萬元,比2004年增加6833288.5萬元,增長307.83%;集體企業資產總額1097436.1萬元,增加567675.2萬元,增長107.16%;股份合作企業資產總額280330.1萬元,增加260536.7萬元,增長13.16倍;私營企業資產總額2063665.7萬元,增加1534452萬元,增長289.9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109941.4萬元,增加107101.8萬元,增長37.71倍;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194019.0萬元,增加154988.2萬元,增長397.09%(詳見表8)。
表8 涼山州按登記注冊類型分組的企業資產總額情況資產總額( 萬 元)比重(%)合 計18151614.4100內資企業17847654.098.33國有企業9053133.849.88集體企業1097436.16.05股份合作企業280330.11.54聯營企業70869.70.39有限責任公司2366455.713.04股份有限公司2872284.115.82私營企業2063665.711.37其他企業43478.80.24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09941.40.61外商投資企業194019.01.07注釋:
[1]三次產業的劃分: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具體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本次普查未包括國際組織。
[2]單位的劃分:
法人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2)獨立擁有和使用(或授權使用)資產,承擔負債,有權與其他單位簽訂合同;(3)會計上獨立核算,能夠編制資產負債表。
法人單位包括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機關法人、社會團體法人和其他法人。
產業活動單位是指具備以下條件的單位:
(1)在一個場所從事一種或主要從事一種社會經濟活動;(2)相對獨立組織生產經營或業務活動;(3)能夠掌握收入和支出等業務核算資料。
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是指除農戶外,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個人所有,以個體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歸勞動者個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種經營單位。即按照《民法通則》和《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經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具體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依法經核準登記,從事工業、商業、建筑業、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活動的個體勞動者。
[3]從業人員:是指2008年12月31日在第二、三產業單位和有證照的個體經營戶在崗的從業人員。未包括上述范圍之外的從業人員。
單位從業人員是指在本單位工作并取得勞動報酬或收入的年末實有人員數。包括:在各單位工作的外方人員、港澳臺方工作人員、兼職人員、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但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