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濕地五六期工程22日將開園 暫不收費
記者從12月10日西昌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受關注的邛海濕地恢復五六期工程22日將在海南鄉古戲臺開園,目前暫不收費。
為了把邛海濕地建設成果展現給全社會,根據邛海濕地5期、6期建設的進展情況和州、市安排,將于12月舉行邛海濕地恢復5期、6期工程開園儀式,屆時將邀請州市領導,州、市相關單位,有關鄉鎮,濕地5期、6期各標段建設單位,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加。參加開園儀式者還將現場參觀包含邛海濕地5期、6期重要節點工程。
為了確保按期開園,目前,濕地5期、6期各標段工程建設者們進入緊張的收尾階段,日夜加班加點施工完善。同時,結合今后濕地1-6期的后期濕地管理工作,市政府將召集相關單位盡快研究制定出邛海國家濕地公園的長制有效管理措施和辦法,包括研究開園后如何繼續科學、合理鞏固濕地恢復成果,積極開展濕地植物、鳥類、魚類監測工作,如何大力發展邛海濕地生態旅游,如何制定并公布邛海國家濕地公園門票收費等問題。
邛海是四川省境內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位于西昌城郊,背靠瀘山省級森林公園,由烏蒙山和橫斷山邊緣斷裂陷落形成,屬長江流域雅礱江水系,是西昌城區40萬各族群眾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飲用水源地,被譽為西昌的母親湖。邛海濕地匯水面具有典型的山-湖岸-湖濱-湖盆形態,地理環境相對閉合,屬于我國西南地區特有的封閉與半封閉濕地類型,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特有性,是城市周邊彌足珍貴的自然濕地,是國家重要保護生物棲息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然而,自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由于大量圍海造田、填海造塘、無序開發和入湖河流帶來的泥沙淤積,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劇,邛海水面面積從34平方公里降至2008年不足27平方公里,水質從Ⅱ類降至Ⅲ類,1996年4月甚至發生了“水華”現象,近三分之二的湖濱濕地遭到嚴重破壞,灘涂和原生濕地植被基本消失,外來物種入侵,邛海的生態遭到嚴重破壞,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和西昌城市飲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在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西昌市委、市政府立足民族地區長遠發展大計,把遏制邛海生態環境惡化和改善邛海生態環境質量作為中心任務,堅持以“打造國際重要濕地”、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城市為目標,從2008年開始規劃,2009年起步建設,歷時近6年時間,持續投入近40億元,舉州市之力實施六期、2萬畝邛海濕地恢復工程,已建成4期、恢復濕地8000畝,正在實施五、六期12000畝濕地恢復工程。通過濕地建設,邛海生態環境得到較大修復,湖水水質從Ⅲ類全面恢復至Ⅱ類,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景區面貌煥然一新,步入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學發展軌道,為西昌建設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提供了堅實基礎和重要保障。2013年12月,四川邛海濕地公園被批準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四川省城市生態建設保護工作典范。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