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著力打造彝州教育“旗艦”
近年來,楚雄市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堅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優先謀劃教育發展,加大投入,加強師訓,加速改革,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連續多年獲州教育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在彝州教育發展的快車道中一直處于領跑位置。
為提高全市教育的“深加工”能力,楚雄市斥巨資對教育“生產線”進行“技改擴建”。2009年全市共爭取各種專項資金和社會資金9951萬元,其中,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資金3251萬元,省、州排危資金5000萬元,外加每年市財政預算的50萬元師訓經費,教育投資合計整整1個億。目前,全市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設備總價值2000多萬元,已建成網絡計算機教室60個、多媒體教室66個、語音室14個。全市共有幼兒園58所、小學160所、初中18所、完中3所,在校學生達83234人。經多年的努力,全市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育人環境不斷優化,各級各類學校呈現出先進學校在發展中創特色、一般學校在鞏固中有提高、薄弱學校在建設中得突破的良好態勢。其中,北浦中學、金鹿中學已成為全州規模最大的優質初中,紫溪中學和東興中學已成為全州規模大、質量優的高完中。2009年,全市高考上線率達到95%,中考600分以上人數達1319人,占全州的30%,在全州遙遙領先。
為營造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的良好氛圍,切實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楚雄市率先在全州推行校長公選制。此制度的大力實施,使校級領導的選拔任用進入了在賽馬中相馬的良性軌道,一舉打破了長期在學校領導任用方面的論資排輩弊端,充分激活了學校內部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嚴格規范了校長的辦學行為,調動了校長管理學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鯰魚”效應的產生,使校長們的肩上倍增了嚴抓細管的壓力,使教師們胸中點燃了精心育人的激情。此后,隨著學校領導任期制、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學校行政領導班子組合聘任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相繼確立并付諸實施,更是將競爭引向了深入,學校間、教師間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局面漸次形成。
楚雄市一直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將教師的素質能力提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工程。市財政每年投入50萬元師訓經費,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進行輪訓“充電”。輪訓以市教師培訓中心為依托,采用“送出去、請進來”、送教到校、分段教學等形式,加大對校級領導、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輪訓,教師隊伍呈現出學歷逐步提高、年齡結構更趨合理、骨干教師隊伍迅速成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同時,該市還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聘、考核晉級的重要條件,樹立了教育系統的良好形象,深得社會的好評和認可。此外,該市還加大教師激勵機制建設力度,將教師績效考核與優質優酬有機結合起來,破除了教好教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充分激活了教師鉆研教法、思謀突破的積極性。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