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投3.2億元大力實施“十項民生工程”
2014年,德昌縣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爭取資金、整合項目等措施,投產3.2億元,大力實施“十項民生工程”,促進了德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就業更加容易。德昌采取實施技術、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勞務辦、勞務輸出公司組織勞動力輸出——擴大就業渠道;提供貸款、幫助選擇項目——鼓勵自主創業等措施,全年完成了11萬人次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農民培訓和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等,新增就業4千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全年累計轉移輸出勞動力6.12萬人,收入8.4億元。
德昌有全省一流的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普職比例已超過4:6,在職中培訓的基礎上,每年政府都要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農村、社區對農民工,待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合格人員由縣勞務辦統一聯系用工單位、集中組織進廠、幫助鑒定勞動合同等。
扶貧解困更有成效。完成麻栗移民后扶整村推進示范片建設項目58個,惠及3000余人;實施精準扶貧,減少貧困人口2991人;“五大保險”擴面新增參保人員3000余人;農村11090人、城鎮2337人享受低保;城鎮醫療救助2745人次,農村醫療救助1014人次,資助新農合13242人;福利院已動工建設,康復院搬遷完成主體工程;對80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補貼;“五保戶”、孤兒供養和特殊困難兒童補助實現全覆蓋。新建鄉鎮街道規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2個,為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629人次,幫助300名農村貧困殘疾人發展了生產。
民族地區幫扶更有特色。投入資金1千萬元,對137個公共服務設施、426個項目實施運行維護,每村補助經費5萬元,總計投入資金685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三無”“五保”對象提供生活費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為孤兒提供生活費每人每月不低于1130元。吸毒人員管控率達到100%,“無毒社區”創建率達86%,投入資金898萬元,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10599人。
教育助學更加惠民。狠抓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民族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努力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普職招生比4.7:5.3;創新“1+1+1”辦學模式,攀西綿陽南山國際學校落地建設;全面落實義務教育“三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等教育惠民政策;投入4706萬元實施校安工程;全面拆除中小學D級危房,重建工作正抓緊進行;加快三中等學校建設。
投入資金1748萬元,義務教育全免費26063人。投入資金218萬元,減免經濟困難及民族地區在園幼兒保教費7436人,建設公辦幼兒園4所,投入資金360萬元。投入資金1404萬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5630人。投入資金1525萬元,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12465平方米,投入資金500萬元,免除中職學校學生學費2840人。
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城市低保對象累計月人均補貼195.7元,農村低保對象累計月人均補助90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人數9.2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523人,新農合農村居民參合率99.08%,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報銷比例達75.1%。新建養老床位1925張的目標任務,建設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個,困難家庭的失能老人和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2000人。資助重度殘疾人護理費用1570人。
醫療衛生服務更受歡迎。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789種,讓利于民410萬元;加快實施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工程,新建村級衛生室15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95.36%。實行免費婚前體檢1814對,完成1834人次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食品安全產業鏈重點監管監測抽檢樣品25個。
百姓安居更有保障。實施省州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6處,地質災害避讓搬遷265戶;因成功避險,全年地質災害無人員傷亡。支持農民新建沼氣池360口,解決農村飲水安全1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130套。
基礎設施更加扎實。投入資金5897萬元,完成通鄉油路35.973公里,投入資金3589.7萬元,完成通村公路56.23公里,投入資金1503.6萬元,完成公路安全護欄建設75.18公里。新增2個自然村通電話,投入資金918萬元,實現48個行政村通寬帶。新增有效灌面6000畝,新增節水灌面8000畝。
生態環境更加優良。投入資金701.6萬元,管護國有林138.68萬畝,投入資金2860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11萬畝,補償集體公益林52.3萬畝。投入資金7890.59萬元,森林保險參保率100%。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5.6792萬畝,投入資金1920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糧田1萬畝。草原禁牧補助3萬畝,草畜平衡獎勵73萬畝,牧草良種補貼9.3萬畝。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莊2個。
文化體育更加繁榮。加強城鄉文化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城區“光進銅退”網絡改造,城區有線電視用戶“模轉數”達到90%。建成18個鄉鎮文化站,“2131”工程放映電影1700場次,送文化下鄉演出16場。獲評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完成四川省“寬帶鄉村”試點工程縣項目、“智慧城市”項目。全縣25個縣鄉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全年近13萬人次到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鍛煉身體。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