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縣舉行紀念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活動
回憶長征 紀念長征 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德昌縣舉行紀念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活動德昌縣舉行紀念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活動青年團干們體驗重走紅軍長征路紀念活動開始第一小隊青年團干們體驗重走長征路來自縣醫院的“紅軍”衛生員正在給彝族老鄉進行義診青年團干正在給樂躍鎮的老大爺講述當年紅軍長征過德昌的故事今年5月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涼山暨“彝海結盟”80周年。為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治國理政的方略,奏響“四個全面”的時代強音,進一步鼓舞和激勵全縣各族人民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的決心和斗志;為了回憶長征,紀念長征,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努力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促進德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德昌縣舉行了大型紀念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活動。
5月13日上午10點整, “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的紀念活動在德昌縣樂躍鎮拉開了序幕。
100名整裝待發的“紅軍戰士”拉開紅色回憶走進樂躍鎮政府大門,院內已經熱鬧非凡,鎮政府內政務服務大廳的顯示屏上滾動著“紀念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的大字。
來自醫院、學校、武裝部、樂躍鎮等部門和單位的100名青年團干已經穿好了紅軍服,帶著紅軍帽,打著綁腿正在做著準備工作。
啟動儀式上,在悠揚奮進的紅色歌曲中,看到眼前身穿紅軍服,手持紅旗,精神挺拔的一個個青年團干們,在這樣的紅色氣氛中,正式迎來了一次“紅色的回憶”。
今天,在這里開展“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的紀念活動,就是為了回憶長征,紀念長征,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更是為了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努力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促進德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穿越時空的記憶 聽紅軍歷史研究專家講述“紅軍過德昌”的故事那年,紅軍從我們的家鄉——德昌,走過!
現場,紅軍歷史研究專家左文孝老師給大家講起了當年紅軍過德昌的故事。
全場鴉雀無聲……左老師那渾厚而又抑揚頓挫的聲音在耳邊縈繞,讓所有人為之肅靜,為之動容,就像穿越了時空的記憶,回到了當年。
1935年1月后,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接連取得四渡赤水,重入遵義,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迫昆明,巧渡金沙江的勝利,于5月上旬抵達會理。經短暫休整,繼續移師北上,先頭部隊于5月14日晚(農4月初10)進入德昌境。
是時,蔣介石防堵重點在川南宜賓至瀘州一段長江沿岸,未料到紅軍會舍近求遠,轉向金沙江中游。這一角正是他兵力最弱之處,當蔣最后明白紅軍意圖時,已不及調遣增援部隊,只好電令劉文輝駐寧部隊布防堵截,據守待援。
駐寧屬的24軍部隊為川康邊防軍(繼改138師),司令劉元璋,駐西昌,統轄5個旅12個團,有兵力一萬三千余。劉接電即采用一字長蛇陣,將兵力集中于會理、德昌、西昌一線,以圖在西(昌)會(理)道上遲滯紅軍。同時,動員了地方武裝民團、土司頭人實行“堅壁清野”,以斷紅軍糧秣,并嚴厲實行保甲制及連坐法,防百姓“通共”。
5月14日,當紅軍先遣部隊過摩娑營、永定營時,當地團正吳功鈺即調甸沙關、可郎、新馬坎的團丁百余人,對紅軍進行三次伏擊,均被擊潰。退至永定營的魁星閣繼續頑抗,又被打得四散逃竄,余40多名則由“防匪”檢查員文滄靈在錦川橋收集退到半站營。當時,該地殘留有24軍32團1營l、2連,另有民團被該駐軍分配擔負漫水灣防務。
5月15日當紅軍到錦川后,為防德昌守軍抵抗,紅二師一個團于黃昏自鐵匠房過河,翻土地梁,過大六所,翌日晨進逼德昌城。5月16日上午10時,紅軍擊潰24軍后,轉而攻擊地方民團。到下午1時,團丁潰退,被紅軍沿安寧河追擊到大村,這一仗團丁被打死,撲河淹死的又有十多名,9名被俘。
駐守德昌部隊為劉元璋部第16旅,共一個團又一個營的兵力。旅長許劍霜1927年曾參加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當時任23軍4旅團長。許接劉帥信,懾于紅軍聲威,不戰而退,紅軍過德昌也就“洋洋而來,如入無人之境”。紅軍過境,歷時七晝夜,所到之處,遵紀愛民,秋毫無犯。德昌境內數十名各族青年參加紅軍,隨隊北上。
重走紅軍長征路 為群眾義診 發揚紅軍精神 我們一直在路上啟動儀式結束,100名團干部分為三個小分隊,開始這次的活動。
一個小分隊從樂躍鎮政府開始,從旁邊的村莊進入便道,開始了重走長征路活動,旨在體驗紅軍長征精神。
短短的幾公里羊腸小路,大家走得精神飽滿,大家心中充滿熱情,他們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踏著紅軍長征的足跡,開始了新時代的重走長征路征程。
路途中,頂著30多度的高溫,,大家唱著紅歌,喊著口號,抹著頭上的汗珠,成為了村莊里一道靚麗風景線。這就是一種凝聚力,就是讓大家在從走長征路的過程中體會一種紅軍情,體驗一種紅軍精神。
一個小分隊開始走村入戶發放“紅軍長征過德昌80周年”宣傳單,并給大家講述紅軍故事。
在村口的大黃角樹下,大家遇到了幾位在納涼的老人,小分隊的團干部給老人家發放了宣傳單,還給老人們講述了“紅軍刀”的紅軍故事。
故事是由一位叫沙開華的老人回憶的。
——說到紅軍過永郎(以前叫永定營)的事情,我父親沙志全給我講過一件發生在我家的故事。
那是1935年的5月13日,聽說紅軍已經到了會理摩挲營,離永定營已經不遠了。有人造謠說:“紅軍來了要殺人放火,打家竊舍,抓丁拉夫!”永定營的老百姓都非常恐慌。我們家是回族,同樣對紅軍也不了解。于是我和你爺爺沙洪太就與其他的鄉親一起躲到山上去了。
5月14日上午,從會理摩挲營上來的紅軍先頭部隊與鎮守永定營的國民黨團丁經過短暫交火,便擊潰了團丁,占領了永定營。接著后面的大部隊也陸續趕到。整個永定營的街上、院壩、廟子里面都是紅軍。我們家也住了紅軍,他們不知道我們家是回族,在我們家里燒火煮飯,砍豬肉,還把菜刀砍壞了。后來他們當中可能有文化人發現我們家墻上貼有回文,才知道我家是回族,紅軍覺得沒有尊重我們回族生活習慣,很過意不去。于是在紅軍離開時,就在我家桌子上放了把馬刀,還附上了一張字條。紅軍走后我和你爺爺回到家里,看到馬刀和字條,我和你爺爺都不識字,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把字條拿去給保長撒丙才看,保長說:“這是紅軍寫的道歉條,意思是說紅軍不知道你家是回族,在你家砍煮了豬肉,還砍壞了菜刀,實在對不起!在此向您們道歉!這把馬刀是賠償你家的。”保長又說:“只是紅軍的東西不能留著,應該上交!”。你爺爺看到紅軍留下的刀好,就遲遲沒有上交。后來保長問起刀的事,你爺爺就說:“唉呀!我真是記性不好,硬是把這事給忘記了。那刀呀!好久就不見了,可能是娃娃拿去玩搞丟了!我回去要是找著了,一定拿來上交!”。這以后你爺爺就把這把紅軍刀珍藏起來了,再也不提這件事了,時間久了,保長也就沒有過問了。這把紅軍刀才得以保存到現在。
這把紅軍刀由我爺爺沙洪太傳給我父親沙志全,現在又傳到我手上。
1974年6月15日我把紅軍刀獻給國家,現珍藏于涼山州奴隸社會博物館,通過這個物證能夠讓更多的后人知道紅軍紀律嚴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友愛平等的革命風范。
聽完“紅軍刀“的故事后,大家都感嘆不已,紛紛你一語,你一言地回憶起了當年父輩們留下的點滴記憶,一個小故事又把大家帶到了當年的紅色回憶當中。
一個小分隊開始在鎮政府開給群眾義診。一陣有序的忙碌,幾位從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參加活動的醫生們開始準備藥品,血壓計,準備給現場的群眾義診。
量血壓,仔細檢查病情,開藥方……雖然不少群眾都排著隊等待著醫生,但是說起這次的活動,大家都覺得很有意義。
在整個紀念紅軍長征活動的過程中,團干部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充分發揚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錘煉了高尚品格,充分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他們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