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情及市縣區位圖
涼山彝族自治州情簡介( 2010年更新)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總面積6.01萬平方公里;轄17個縣市、621個鄉鎮。全州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461萬,其中彝族220.5萬、占總人口的47.8%,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州境內最高海拔5958m,最低海拔325m;常年最高積溫6979度,最低積溫4086度,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州府西昌市城區海拔1591米,年均氣溫16.9度,常年積溫618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經年常青之樹,四時不敗之花,天空潔凈清朗,月亮晶瑩皎潔,素有“月城”之雅稱,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也是聞名中外的“航天城”。
涼山自古以來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西漢司馬遷、蜀漢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x{2022}波羅等曾有在涼山游歷、活動的記載。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北上時,在會理縣舉行了永垂青史的會理會議,在冕寧彝海,劉伯承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歃血為盟,幫助紅軍迅速通過彝區、勝利搶占安順場飛奪瀘定橋,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涼山是一個資源十分富集,開發潛力巨大的地區,有富甲天下的水能資源、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農牧光熱資源、絢麗多彩的旅游資源和極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資源。涼山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立的“攀西資源綜合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州以來,山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涼山,面貌日新月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州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7.11億元,總量居全省第七位,增長15.7%,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6.8億元,增長37.3%,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7.03億元,增長5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1億元,增長20.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71.6億元,增長19.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8.9億元,增長30.3%,總量及增速均列全省第二位。
涼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以其富集的資源、秀美的山川、古樸的風情,迎著新年的春風,州委、州政府將繼續團結帶領全州各族群眾,乘勢而進,加快發展,實施提速增量、提質增效“雙提升”戰略,一手抓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谷建設,一手抓“大涼山”扶貧攻堅和藏區民生工程,推進全域涼山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及時刪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謝謝,涼山州網-源涼山新聞網/圖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