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首家生物質發電項目在越西啟動
近日,越西縣與四川德華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全州首家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式落戶越西,該項目將成為全州生物質發電項目的示范工程,此舉標志著我州“綠色能源”發電產業實現了新的突破。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近年來,越西縣委、縣政府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工業企業發展擺在促進創新跨越發展優先戰略位置,不斷優化工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強化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雙贏”意識。堅持走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道路,積極引進、培育、發展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項目和企業,以優質的資源換取大量的經濟成果。四川德華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的就是“新能源、農林生物質(秸稈、樹枝、荊條等農林廢棄物為燃料)發電的專業型投資開發。
越西全年可產出農林該生物質120萬噸,公司將利用這些農林生物質,在越西縣工業集中區馬敞河壩組團區投資建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擬建成熱電聯產電廠,利用鍋爐余熱,可供應越西馬敞河壩組團區用熱單位86萬GT/年蒸汽,可避免用熱單位使用小鍋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利用汽輪機組發電后的低壓蒸汽制冷,在電廠附近建設一座大型冷庫,對當地糧食、水果、土特產等進行保鮮儲存,可增加農產品的價值。項目的爐渣爐灰,可測土配方生產5萬噸/年生物復合肥料,有利于當地的農業、煙葉等生產。同時在荒山河灘地種植“巨能草”,嫩葉可作牛羊飼料,草稈可作燃料,不僅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又能發展當地畜牧業,有利于越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據悉,項目裝機3萬千瓦,預計總投資3.3億元,占地200畝。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發電7500小時,年發電量2.25億度,約占越西全縣總發電量的四分之一;年繳納稅收1350余萬元;年二氧化碳減排20余萬噸;年耗各類秸稈廢棄物22至25萬噸;年助農增收7000至80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此項目屬國家6大產業支持對象,將在“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目前,項目選址工作已完成,該公司正在辦理項目環評、水保、土地預審、上國家電網、地質災害、安全、節能等各項評審,取得省一級主管部門的各項批復后,計劃在一年內建成投產發電。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