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濕地創建“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
涼山日報2月17日訊(記者 米色你阿木)近日,記者從州環保局獲悉,2015年2月2日,我州正式將“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報建申報材料上報省環保廳和省教育廳,此舉意味著邛海濕地的另一個“國字號”名頭創建開始啟程。
據悉,邛海濕地于2013年12月19日正式獲得四川省首批“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的命名,2014年1月15日獲得四川省環保廳、四川省教育廳的授牌。
為邛海濕地建設成“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州、市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邛海濕地保護與恢復重建工作,積極開展邛海濕地創建國家級品牌的工作,首先是建成邛海濕地宣教中心、圖片影像展廳、鳥類觀測站等室內場館,室外建設了濕地科普文化長廊、動植物觀測區、LED顯示屏、濕地環境教育宣傳欄、濕地各類環境教育標識牌,室內外環境教育展示面積達371.2萬m2。并配備開展各種濕地環境教育實踐活動所需的電腦、相機、觀鳥鏡、投影儀、DVD機、LED顯示屏等設施設備286臺,為開展好中小學濕地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其次是加強邛海濕地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制定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工作規劃,已培養9名中小學濕地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專職講解員、45名兼職講解員、463名志愿者。
同時還拍攝制作了《綠色夢》專題片、《神鳥天堂》、《邛海國家濕地公園》、《守護生態文明創建科普宣教基地》等多部環境教育宣教片;編印了各種濕地宣教畫冊、宣教讀物2萬冊,印制宣傳單2萬份。
另外,將每年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普宣傳月、愛鳥周等豐富多樣的大型環境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公眾對濕地文化的認識,擴大濕地生態的影響力,提升公眾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每年受眾人數達1410萬人次以上。
源于四川在線/圖源于百度圖庫